如果說教育是一場溫暖的守望,那么德州市第五中學教師宋延華,便是用三十年時光堅守這份守望的人。對她而言,教師的幸福不僅是學生成績的提升,更是用自己的赤誠與堅韌,幫問題學生找回方向,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的溫暖,助每一個孩子成長為更好的自己。
她始終秉持“育人先育心”的理念,長期關注問題學生和留守兒童,即便后來腰患重疾,身體承受著巨大的痛苦,她依然選擇堅守在三尺講臺,用真誠的關愛和執(zhí)著的堅守,改變了眾多學生的人生軌跡。她的敬業(yè)與奉獻精神,贏得了廣泛的認可與贊譽,近年來,宋延華曾獲感動德城十佳教師、德城區(qū)教學能手、德州市三八紅旗手、德城區(qū)優(yōu)秀班主任等稱號。
把家變成孩子的“心靈港灣”
師范畢業(yè)的宋延華,自踏上講臺便認定:教育不只是教知識,更要暖人心。“孩子的心就像塊田,你多播點溫暖,就少長點雜草?!边@是她常掛在嘴邊的話,更是她三十年如一日的行動準則。
多年來,宋延華的家始終向學生敞開。放學后,留守兒童會來這里吃一頓熱乎飯,借著手機屏幕與遠方父母訴說思念;有心事的孩子會坐在餐桌旁,把青春的迷惘講給她聽,再帶著她給的生活智慧輕松離開;周末時,她總會溫柔邀約父母忙碌的孩子“來家寫作業(yè)”。這方小小的屋子,早已不是普通的住所,而是孩子們疲憊時能停靠的“心靈港灣”。曾有學生在作文里寫道:“宋老師家的燈總亮到很晚很晚,像盞不眠的太陽,暖著每個路過的夜晚?!边@束溫暖的光,讓許多缺失家庭關懷的孩子感受到了久違的歸屬感。
帶傷堅守,把講臺當成“戰(zhàn)場”
2022年10月,常年超負荷工作的宋延華被確診為嚴重腰椎間盤突出,疼痛讓她白天無法久站久坐,夜里難以入眠??杉幢憧看蟀阎固鬯幹危矝]落下一節(jié)課。直到家人拿著“耽誤治療可能導致下肢癱瘓”的醫(yī)囑苦苦勸說,她才同意住院手術。得知要暫時離開學生,這位堅強的老師忍不住紅了眼。
手術很成功,但術后康復的日子格外煎熬——植入鋼板的疼痛讓她夜不能寐,簡單翻身都要靠家人幫忙??僧斂吹綄W生發(fā)來的視頻,聽著孩子們齊聲喊“‘宋媽媽’,我們等您回來”,她擦干眼淚暗下決心:“一定要快點好起來,孩子們還在等著我?!?/p>
剛能下床,她就咬牙開始康復訓練,還每天躺在病床上通過視頻給后進生輔導功課。醫(yī)生叮囑至少休養(yǎng)三個月,可身體稍能支撐,她就悄悄回到學校。同事們見她扶著墻挪進教室,心疼地勸她休息,她卻笑著說:“只有在課堂上,我才渾身充滿力量。”那段時間,辦公室角落的折疊床成了她的“戰(zhàn)友”:上課回來疼得站不住就躺一會兒,沒法久坐就趴在床上批改作業(yè)。憑著這份堅守,她帶的兩個班數(shù)學成績始終在年級名列前茅。
一針一線,把布包縫成“愛的信物”
宋延華有一個堅持了多年的溫暖習慣——利用業(yè)余時間親手為學生縫制布包。最初,這個舉動只是為了彌補留守兒童“想要一個卡通包”的小小心愿。她看到孩子們渴望的眼神,便決定親手為他們制作。
漸漸地,這些精心縫制的布包演變成了她為學生加油打氣的特殊方式。每一針每一線,她都傾注了無盡的關愛;每一個針腳細密的布包,都承載著她對學生的殷切期望。她希望通過這些布包,讓孩子們感受到老師的愛與鼓勵,在成長的道路上充滿信心與勇氣。
她的這份情懷不僅感動了校園,更引發(fā)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。德州晚報連續(xù)三年對她為學生做包鼓勵的事情進行專題報道,今年“山東教育發(fā)布”視頻號也對她的事跡進行了轉載,收獲千余次點贊。在報道評論區(qū),無數(shù)網友為之動容:“這位老師真的太用心了”“老師的大愛無私,都給了學生,除了感動,還是感動,謝謝老師,辛苦啦”“這不是一個普通的包,是老師把對每一位學生的愛、期望與不舍通過每一針每一線,融進包內”。
三年來,300多個精心縫制的拼布包從她的縫紉機上“走”到學生手中,有的陪伴著走進高中課堂,有的成了珍藏的畢業(yè)紀念。有家長在朋友圈曬出孩子的包:“這些碎布拼出的是背包,縫進去的卻是老師滿滿的愛意?!?/p>
從青春到兩鬢微霜,宋延華用三十年的堅守詮釋了教育工作者的擔當。她以腰間的鋼釘詮釋堅韌,用手中的布包傳遞溫暖,憑燈下的身影書寫奉獻。在平凡的講臺上,她證明:教育就是用一顆赤誠之心溫暖另一顆心靈,用一份無私大愛喚醒成長的力量。